在疫情大流行之前返回家園的孟加拉國外籍人士要求返回馬來西亞工作。2020年11月2日,數千名示威者聚集在孟加拉國外交部設在達卡的辦公室。
據說有超過25,000名移民工人滯留在過期的簽證中,他們因旅行限製而無法返回而失業。9月,馬來西亞政府針對包括Covid-19爆發在內的23個國家(包括孟加拉國)實施了臨時旅行禁令。
由於大流行破壞了該國的經濟,抗議者還要求其政府提供財政援助。孟加拉國估計有1億人承受著經濟和健康風險,超過5000萬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
馬來西亞和孟加拉國有著長期的工作關係,自90年代以來,兩國正式就大規模勞務移民達成協議,孟加拉國的求職者進入馬來西亞,從事農業,製造業和建築業。
移徙工人也來自亞洲其他地區,例如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菲律賓。外國勞動力的湧入歸因於馬來西亞的經濟增長,從而帶來了更好的教育和就業。
專家總結說,馬來西亞人開始為了更好的工作機會而避免“低地位”工作,他們自己將移民到高收入國家。
勞工問題?
馬來西亞統計局(DOSM)估計,到2019年,馬來西亞的勞動力包括1330萬當地人和230萬外國人。據估計,目前居住在馬來西亞的孟加拉人有20萬至80萬。
除了仇外心理和非法在這裡非法就業的外國人的問題外,馬來西亞還於2018年有效地暫停了招募孟加拉國工人的工作,理由是腐敗以及僱傭機構對人口販運和剝削移民的指控。
招募“集團”被指責壟斷了移民招聘流程,並向每個孟加拉人收取高達20,000令吉的馬來西亞工作機會費用。大流行也極大地影響了馬來西亞這裡的勞動力市場。隨著失業率的上升,政府旨在減少對外國勞工的依賴,轉而使用本地工人。
2020年6月,人力資源部(MOHR)宣布,該國將凍結馬來西亞的外來務工人員入境人數,並促使當地人填補可用的工作機會,而不是對他們的就業選擇保持謹慎。
據報導,這一舉動導致該國經濟至關重要的部門的勞動力嚴重短缺,這些部門主要由農民工組成。